

飄逸的墨香
——董國俊書畫藝術欣賞
風調雨順/文
近日,在《醉里挑燈文學論壇》公眾號上,看到了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高柏年教授的《董國俊水彩作品欣賞》的藝評文章,激起了心中陣陣波瀾,為書畫家董國俊取得的一個個藝術成就而感到高興。董國俊在阜寧師范學校任教多年,他是從阜寧大地走出的江蘇優秀中青年書畫家,他的書畫作品被不少阜寧人收藏。他十分關心《阜商》旳出版,對版面設計提出過不少建設性意見。欣賞董國俊書畫藝術,就是讓董國俊藝回阜寧“省親”。




董國俊,1987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,2008年獲藝術碩士學位。現為中國書法教育學會會員,江蘇省美術協會會員,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,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會員。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特聘書畫研究員,江蘇省第二師范學院特聘美術導師,南京市中華中學高級教師。



我與國俊先生相識相交相處算起來16個年頭,他“三個飄逸”的特質深深地感動著我,讓我難以忘懷。
飄逸的藝德。2004年距高考僅剩10個月時間,女兒突然提出學習美術,改考藝術類,這可急壞了我。后在朋友的引薦下,認識了在阜寧師范任教美術的董國俊。他“一副清癯的面容,給人的直覺是質樸、謙遜、善良”,“像一泓清澈見底的溪水”。他幫我全面分析了女兒狀況,認為可以一博。當其他同學已開始人像寫生,我女兒還在練線條,國俊不急不躁,因人施教,后來報考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競以第二名專業成績被錄取,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。當時國俊所教的美術班升學率在全縣是出了名的,但他“不拿大”,“不擺架”,藝德為要。國俊被選調至南京后,專業技能發展很快,聲譽遠播,但謙遜依舊,堅持做“平民書畫家”。每當我從電視新聞、黨報黨刊、專業雜志看到他走進農家田頭、工廠車間、軍營哨所現場書畫的視頻和報道,心中總是不由升起濃濃的敬意。

飄逸的畫情。讀國俊的畫,總會讓人有意外之趣,從形式構成,設色用墨,都有著曲徑通幽的節律變化。欣賞他的畫作,猶如在品讀一首首悅目娛心的詩章或散文,瑰麗中寓清逸,奇崛處見平實。他對色調氣氛的內在訴求與體驗,對畫面圖式的突破與創新,使得他每一幅畫作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,彰顯了董國俊文化修養與藝術追求,人品與畫品的錘煉與塑造。他用他的筆述說畫壇耕耘的心路歷程,讓人感動于他的平和與真誠。他的畫作給人一種詩意的享受,在花葉相映,蜂蝶蹁躚中喚發《碩果飄香》的生命之光。



飄逸的筆趣。董國俊的書法作品十分注重方硬的力量,挺拔的線條,方整的折角,無不體現出他堅忍的氣質,發筆處斬釘截鐵,轉折處方整有力,收筆處干凈利索,字里行間綻放出作者的骨力風采。十分強調飽滿的效果,體現力量渾厚充盈,含蓄內斂,散發著一種醉人的味道,令人回味無窮。十分調動彈性的情愫,筆下的線條,柔中帶剛,體現在橫畫、捺畫上,有的筆畫之間不相搭接,似乎筆畫與字體都在萌生,盡顯婉轉之美。十分發揮摩擦的美感,獨特的線條,適度的飛白,營造出令人遐思、令人向往的意境。




董國俊先中國畫、書法,后專攻水彩畫,致力于三者的有機融合,互為促進,是漫漫藝術道路上的追求者、探索者、奮發者。他用彩筆繪畫絢麗璀璨的人生,用幅幅作品譜寫曲曲甜美之歌,我們相信,在奔騰不息的藝術長河里將留下他的印記。
風調雨順:中國散文學會會員、鹽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
董國俊題字




